這裡有詳細資料
http://ty12366.blogspot.com/2011/09/blog-post_7225.html

◎建議一

  新竹系統交流道--->三峰路(竹43號縣道沿路農特產品、自然景觀豐富)--->富興--->峨眉湖、農場、湖光休閒農業區(十二寮烤肉區、健行步道、蔬果茶園)--->中豐公路(台三線省道)--->東方美人茶展示中心--->峨眉(農特產)--->獅山(竹41號縣道)--->獅山旅遊中心--->獅頭山風景區。

◎建議二

  沿台三省道由峨眉至北埔老街(鄉土特產)--->金廣福、慈天宮、天水堂--->秀巒公園--->綠世界休閒農場。

◎建議三

  北埔--->冷泉--->五指山。

◎建議四

內灣

第二天

南寮漁港--->市區玻璃藝術館--->影像博物館--->風城百貨--->十八尖山



內灣車站

  內灣村,曾經是新竹山區的閃亮明珠,早期曾是油羅溪上遊木材集散地,民國四、五十年,又湧進大批的採煤礦人潮,因此小小的街道上,各式商店一家接著一家,毗鄰開張;雖然,現在的內灣,褪去了當年的風華,但當地具有特色的美食、古蹟,以及彩繪小火車,卻為內灣帶動另一波生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內灣村裡,隨處可見劉興欽筆下的漫畫人物-大嬸婆,或是可愛的機器人。對四、五年級生來說,劉興欽的大嬸婆與阿三哥,是陪伴他們長大的「人物」,因此來到內灣村,五年級中段班以前的民眾,特別能感受到那股濃濃的親切感。來新竹,除了賞風吃貢丸,有空的話,來內灣走走吧~也許,會有您意想不到的收獲哦~



沒想到,新竹好玩的地方那麼多吧,休息一下,廣告回來後,帶您到新竹另一個興趣的旅遊景點-新竹漁港,要來放風箏、看那美到爆的夕陽!





舊南寮漁港

  其實,新竹漁港,當年並沒有現在的規模,也不是在現在這個地方,而是在一旁,現在早已廢棄不用的南寮漁港。

由於港區面積狹小,也因為淤沙情況日益嚴重,小小的南寮漁港,漸漸地,無法負荷新竹地區,越來越多的漁船及膠筏。



民國八十年,新竹漁港的新港區,正式啟用,在填築出的五十二公頃海埔新生地上,除了有面積屬桃竹苗之冠的港口碼頭外,還有漁產品直銷中心,提供民眾採買當日新鮮魚貨或是讓民眾可以在夕陽的陪伴下,享用現撈漁貨的美味。當然,別忘了,還有新竹的特產-風,這也讓漁港廣場,變成了風力主題公園。



就像吳總幹事說的,現在來到新竹漁港,真的是多功能享受。除了買魚貨、放風箏之外,您可以漫步到鄰近的南寮漁港舊址,出海口附近可是釣魚的大好地點。或者,可以繞到漁港北堤外,那兒,有一大片的沙灘,可以讓您踩浪花,等待紅咚咚的太陽,落入海平線底下。



如果您還覺得不夠,沒問題,新竹區漁會還結合了當地許多資���,不管是要參觀養殖區,還是要來個藍色公路之旅,漁會都有門路,可以為您解決所有的問題。來趟新竹漁港,來趟藍色假期吧~



休息一下,廣告回來後,咱們節目還要告訴您,到新竹漁港,吃什麼現流啊,才是最正確的決定~我們馬上回來~





非嚐鮮-新竹漁港

  歡迎回來,民視漁鄉風情畫節目~現在的新竹漁港,不管是漁港面積,還是漁獲量,以及硬體設施,都是桃竹苗之冠,所以也成了當地購買漁產的重要據點;在漁產品直鎖中心裡,隨著季節的變化,都有各種不同的現流啊,可以說是,天天都有新貨到;而在二樓的美食區裡,您就可以拎著您的戰利用品,請店家代客料理,或者就直接請店家送上時鮮大餐,不過,如果您是打算在節目播出後,才到新竹漁港的話,那麼,有一種魚,是您非得嚐試不可的;到底是什麼魚?為什麼一定要吃呢?馬上就進入今天節目的第三單元,非嚐鮮~

時間越接近黃昏,新竹漁港的漁產品直銷中心就越喧囂,看門道的、湊熱鬧的,僅管室外涼風徐徐,室內氣氛越來越高,不管是嘉臘、黃口、紅口、黑口,還是白帶、白鯧、紅蟳、活蝦,這裡,應有盡有,但是,熟門路的老饕都知道,秋天起,來到新竹漁港,品嚐美食的最高指導原則,就是──鰆魚啦~



由於迴流洋流正好經過的原因,每年秋天,總為新竹漁港帶進了扁身又大尾的上等鰆魚,不管是油質還是肉質,都是肥美異常,難怪新竹人談到自家漁港出產的鰆魚,總是那麼有自信~至於這鰆魚怎麼料理呢?其實很簡單,因為肉質好,所以不需太多調味,光是清煎或煮湯,就夠您齒頰留香,餘味無窮,而如果再加點創意進來,那就更讚啦!



呃,就假裝現在油鍋已經熱好了,接下來,只要將魚塊炸熟,接著再將配料和魚塊混在一起快炒,再淋上水果糖醋漿,這道色香味俱全的鮮果溜魚塊就完成了,瞧瞧,怡萱還迫不及待地偷吃起來~至於煎魚排嘛,那還用教嗎?只要用小火將魚排煎熟就OK了,再配合清湯,哇,這桌子的鰆魚大餐散發出來的,還真是擋不住的美味呢~


來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61109220022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瑩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